艾米:点评“走进山楂树之恋”(多图)

(提示:
山楂精神: 如果我拍”走进山楂树之恋” 在跟贴里;
艾友友: “两河一树“也在跟贴里

如果看不见图,请RIGHT CLICK, 再选SHOW PICTURE,
或者去看视频 http://tieba.baidu.com/f?kz=520925531 )

“走进山楂树之恋”是湖北省夷陵电视台主持拍摄的一部记录片,但它不是一部纯粹的记录片,而是记录片与故事片的混合体,因为它不光有“人物采访”,也有“情景再现”。

如果这部记录片完全是采访记录,就跟我没什么关系了,谁都可以去采访几个人,说那是某故事的原型人物。但“走进山楂树之恋”的“情景再现”部分是根据我写的“山楂树之恋”改编的,所以我觉得我有资格在这里说几句。

关于编剧、导演与摄影,我就不说了,留给观众与专家去评说,我只说说影片中的人物与他们的扮演者:

1 、罗老师

https://i0.wp.com/lh5.ggpht.com/_cVybtiIKYzM/SWqISr5QaBI/AAAAAAAAABo/8cY0RLTPt78/9.1.JPG

整部影片中最真实最本色最自然的,当数罗老师,最有诗意的镜头也基本跟罗老师有关。当人们看见他满头的白发,他那斑驳的家门,简陋的住所,他珍藏多年的“南村坪村史”和他的得意门生的手稿时,心里很难不涌起一种感动。

看来罗老师独具慧眼,远见卓识,学生几十年前写的东西,他一直保存到现在,仿佛知道会有被人采访的这一天一样 :) 。

我写的“山楂树之恋”里,的确有一个罗老师,是故事中静秋的语文老师,也是教材编写的技术指导。在那个年代,罗老师那样的人是不能做教材组的负责人的,知识分子嘛,只能利用他们的知识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但不能让他们掌握无产阶级的大权。

“山楂树之恋”是个爱情故事,罗老师在故事里不是主角,着墨不多。但我的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冰川型”的,也就是说,我构思的每一个人物,包括跑龙套的小人物,都有其完整的一生,都有他们自己有血有肉的故事,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有个性才逼真。但我写的故事,往往只围绕某对男女的爱情展开,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一生都写出来,对很多配角人物,就只能写很少一部分,像露出水面的冰川顶一样,最多不过是整个冰川的八分之一, 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补充去想象。

冰川在水里移动,显得那么庄严雄伟,是因为它们有八分之七埋藏在水下。这就是所谓“冰川理论”,而“山楂树之恋”里的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冰川型”的人物。

我构思的罗老师,是个很有才华的语文老师,中文系高才生,文章写得不错 ( 文革期间各派都想拉去做“笔杆子”,此为证 ) ,钢笔字毛笔字也都写得很好,隶书与魏碑尤其出色 ( 看罗老师写的大字报的人往往不知如何在内容与书法上取舍 ) 。影片中“南村坪村史”几个字,应该是出自罗老师之手。

但罗老师出身不好,挨过不少整,吃过不少苦,多年不受重用,典型的怀才不遇。

我还将罗老师构思成一个五官端正,眉毛浓黑,高大威猛,但不修边幅的男人。中文系才子嘛,有几个会修边幅呢?有修边幅的时间,还不如吟几首诗,作几幅画,写几篇文章来得过瘾。所以罗老师的房间一定是乱糟糟的,罗老师的裤脚一定是一个高一个低的,罗老师的手上,必得有些墨水,红蓝黑不拘,红色表示罗老师刚批改过学生作文,蓝色表示罗老师刚备过课,黑色表示罗老师刚写过标语口号大字报。

影片中的罗老师穿得那么干净利落,尤其是他两脚走在田间小路上的特写,两个裤脚竟然是一样高低,都是搭拉在地面上,随着脚步拖拽,倒让我吃了一惊:怎么跟我的想象出入这么大?是我的想象出了问题,还是罗老师的裤脚出了问题?

吃惊之余,又安慰自己说:要上电视嘛,肯定是打整过了。再不修边幅的才子,在摄像机那黑洞洞的镜头面前,也还是要把边幅修上一修的。要知道,这可是要在整个夷陵地区、甚至全省全国观众面前播放的啊 !

据说中文系毕业的人都做过作家梦,自己没做成作家,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或者学生身上。我构思的罗老师,也是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中文系大才子,身不逢时,阴差阳错,他自己没做成作家,自己的子女也不像是能做作家的样子,所以特别钟爱那些有写作灵气的学生,指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圆一圆作家梦。

我将静秋构思成罗老师最欣赏的学生 ( 不带“之一” ) ,罗老师总夸她“才华横溢”,让她代替自己批阅学生的作文,辅导她参加作文大赛。而静秋也不负师望,不仅在全校全市作文竞赛中屡屡得奖,还以“山楂树之恋”原作者的身份让往日的语文老师走上了电视,也算不负罗老师的厚爱与栽培。

影片中的罗老师与我构思的罗老师十分吻合,很有书卷气,文化底蕴很厚实的感觉,谈吐不夸张,也不怯场,很自然,很本色,是这部记录片中最亮的亮点。


2 张村长

我不知道扮演三十年前的张村长的人是不是演员,但我觉得他演得很本色,除了头发太多、人太年轻以外 ( 故事发生时,张村长已经有了孙子欢欢,所以最少有五、六十岁了 ) ,其它都很符合我的构思。

建议“山楂树之恋”电视剧和电影就请他演张村长,至少可以比着他去寻找扮演张村长的演员。

影片里还有一个张村长,是南村坪的现任村长,长得比较富态,是典型的现代农村干部形像。但因我的故事里没这么一个人物,我就不评了。

3 、长林

https://i0.wp.com/lh3.ggpht.com/_cVybtiIKYzM/SWqIrhLukwI/AAAAAAAAACs/kBHgf40otzU/50.1.JPG

我这里说的是老年长林,而不是那个扮演我故事里长林的那个演员。而我说的“老年”,只是为了跟故事里三十年前的长林区别,并没有认为今天的长林已经年老的意思。

老年长林不是我故事里的人物,是纪录片里的被采访者。但因为他是被当成我故事里的人物来采访的,所以我也评他几句。

老年长林 ( 据影片解释叫“长怀” ) 的长像比我构思的长林要强很多,鼻子很挺拔,五官也不错。我构思的长林,身材与长相都跟影片中的老年张村长差不多。

老年长林不是演员,但他比几个演员演得好。也许他的台词是编剧写好了的,但因为是记录片,所以不排除台词由他自己即兴创作的可能。我更倾向于大部分台词是他自己的杰作,至少那些感人的台词是他自己的杰作,因为编剧应该写不出这么质朴的台词来。

让我们这样想象一下老年长林:

— 如果他就是故事里的人物原型,经历了故事里写的那一切,那么他的表演就完全是本色演出,很真挚,很含蓄。

— 如果他不是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并没经历过那一切,只是因为现在有人把他当成了人物原型,推著他上了台,那么他就算得上一个天才演员,完全进入了故事情节。

老年长林在影片里有很多面部特写,正面的侧面的都有。很多时候,他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肢体语言也很少,给观众很大的想象余地和创作余地,观众可以根据剧情把他的表情理解为害羞、迷茫、伤感、怅惘、悲痛等等。

老年长林可以说为那几个年轻演员上了一课:很多时候,不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没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

4 、大嫂

https://i0.wp.com/lh6.ggpht.com/_cVybtiIKYzM/SWqIrvP9hVI/AAAAAAAAACk/ITlIGG2iTJY/37.1.JPG

我这里说的也是老年大嫂,也就是纪录片采访的那位妇女,当然“老年”也只是为了区别,并没有说大嫂很老的意思。

老年大嫂的形像与我的构思比较一致,虽然是农村妇女,但并不是那种没见过场面的人,她当过老师,公公又是村长,西村坪是模范村,经常接待记者采访什么的,所以大嫂对着众人说话不怯场,回答记者采访也不胆怯,说话不“打梗”,很流利,感情流露也比较自然,无论采访者提什么稀奇古怪不可理喻的问题,她都应付自如。

老年大嫂的穿着打扮也比较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没有特意往“洋”里打扮,也没特意往“土”里打扮。如果让一个演员来扮演老年大嫂,肯定扮不出这个效果。

作为记录片,这部影片里大嫂的戏份太少了,长林的戏分太多了。也许编剧是想突出长林这个“沉默的情圣”,那就干脆把影片名改为“沉默的情圣”好了。顶着一个“走进山楂树之恋”的牌子,影片里却全是长林,就有点跑题了。

5 、“静秋”

https://i0.wp.com/lh6.ggpht.com/_cVybtiIKYzM/SWqISUd2TVI/AAAAAAAAABQ/ZzqodVm1F0k/2.1.JPG

听说这位扮演静秋的女演员是通过“海选”得来的,是宜昌某电视台的记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但给我的感觉却像是开后门得来的,我相信如果真的“海选”,肯定有比她更像静秋的演员。

我在提给“粉娱中国”的建议里已经说过,无论是老三还是静秋,都不是那种脸部表情极为丰富且夸张的人,身体语言也不夸张,他们的表情,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叫作“安祥”,如果你不看他们的眼睛,甚至可以叫作“无表情”。也许他们心里有千般感受,万般体会,但他们不会轻易形于色。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悲伤得捶胸顿足,都不是老三或静秋会有的表现。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人,就几个是表情那么丰富多变的呢?表情太夸张,动作太夸张,人们就会说:“你这简直像是在演戏。”,说明只有演戏才需要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但这句话里的“演戏”,并不是指电影表演,而是指舞台戏剧表演。

我感觉我们国家的电影表演艺术还没有脱离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框架,总是很夸张,很程式化,很脸谱化,悲伤了就一定要大哭大喊,高兴了就一定要蹦蹦跳跳,谈恋爱免不了追追赶赶,受了惊免不了打破杯盘碗盏。


5.1 静秋的发型

影片里扮演静秋的女演员的发型非常失真,在那个年代,女生象这样留长发,但又不辫成辫子,而是在发根部用橡皮筋扎一扎,下面头发全散著,或者从脖子处才开始辫发辫,还在前额头发上卡几个发夹的人,会被人称为 ” 窑子儿 ” ,也就是“窑姐儿”的意思,凡是留那种头发的,都会被当作思想复杂、作风不正派的人,学校看见肯定要抓去写检查挨批判。

静秋是个老老实实的好学生,在穿着打扮上绝对不敢弄得像个“窑子儿”一样。静秋当时扎两根长辫子,书中已经有描写,那两根辫子,应该从耳朵处就开始辫起。

5.2 静秋的衣着

影片中的静秋穿的居然是带风帽的上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别说那时没有那种款式,就算有,也不是静秋买得起的。不仅如此,有好些个镜头里,静秋都是敞开外衣,露出里面的低领紧身内衣,这在当时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那些作风不正派的人才会这么“敞胸露怀”。

书中对静秋的穿着已有描写:冬天到西村坪去的时候,穿的是她哥哥的旧棉衣,蓝色的,洗得发白了,有三个口袋,下面两个,上面一个,小站领,很矮,遮不住静秋的长脖子。

静秋去西村坪穿的鞋,是一双洗得发白的解放鞋,而不是影片中那种小白鞋。那个年代,“小白鞋”差不多就是“作风不正派的小寡妇”的代名词。

5.3 静秋拉手风琴

静秋的手风琴没老三拉得好,但她也拉得相当好,可以为学生表演伴奏,还能拉不少手风琴曲,所以她一下就能听出老三拉的是什么曲子,而且能听出左手的和弦熟练不熟练。但影片中扮演静秋的女演员显然对手风琴一窍不通,背琴的架势非常外行,右手按琴键时手指强硬扭曲,更没有音乐世家出身的静秋的那份灵气。

我对此的建议是:如果选中的女演员根本不会拉手风琴,那就干脆别在影片里拍她拉琴的场面。

静秋拉手风琴与故事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完全不用拍摄这样的镜头,即便是老三,也只是他的琴声与故事发展有关,拍摄时只要让观众听到琴声就行了,完全不用安插一个老三拉琴的场面。事实上,我的小说里从来没有描写老三教静秋拉琴的场面,甚至没有静秋看老三拉琴的场面,不知道为什么编剧对手风琴这么感兴趣,安排了多个老三静秋与手风琴的画面,但由于扮演者并不精通手风琴,反而毁坏了画面。

5.4 静秋的哭

https://i0.wp.com/lh3.ggpht.com/_cVybtiIKYzM/SWqISfIjctI/AAAAAAAAABI/PuTdaLr2h_I/1.1.JPG

我在书中从来没写过静秋的哭,因为事实是她没哭,她早就发誓“流血流汗不流泪”,这是这个故事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静秋不同于其它女主角的地方之一。改变这一点,就使静秋这个角色沦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女主角模式了。

静秋在医院跟老三诀别时,她也没有哭,因为事情突如其来,她根本没想到那就是诀别,她坚信老三会像他说的那样,只要听见“静秋”两个字,哪怕他一只脚踏进坟墓了,也会拔出脚来再看她一眼,所以她坚持对他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但影片不仅让静秋痛哭流涕,还恶俗地大喊“你醒醒啊,你起来看看我啊”,并夸张地抓着老三摇动。还有比这更恶俗的表演吗?我看即便老三还有一口气,也被这个假“静秋”给摇死掉了。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能给人这么深的印象,关键一点是它与众不同的人物性格与细节,当所有的故事都是女人哭,男人哄的时候,只有“山楂树之恋”是男人哭,女人哄。当所有的故事都安排女主角在与男主角诀别时大声呼喊男主角的名字,哭叫“你别走,你别抛下我”的时候,只有静秋是干涸着眼眶固执地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记录片把这些独特的地方篡改成每部影片里都有的桥段,还有什么看头呢?

5.5 静秋的言谈举止

https://i0.wp.com/lh3.ggpht.com/_cVybtiIKYzM/SWqIhJ54gjI/AAAAAAAAACE/xmBK4BoKbc0/26.1.JPG

我可以毫不隐瞒地说,这位扮演静秋的女演员,演得非常失败,完全没有领会角色的内涵,很可能连原著都没仔细看过,她的言谈举止,与人物的性格和时代背景都相去甚远,随便看一下,就发现有以下毛病:

– 做作:比如在船上摸头发,拉手风琴时抿嘴等

– 夸张:爬山的时候弯腰两手撑在膝盖上,然后夸张地皱眉张嘴,像个乞丐一样对人点头

– 怨气冲天:这位女演员几乎一直在皱眉头,永远是苦着脸

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演成这个样,让人对中国大陆的电影表演艺术教学彻底丧失信心,还不如找个没上过电影学院的人来演。


6 、“长林”

https://i0.wp.com/lh4.ggpht.com/_cVybtiIKYzM/SWqIhBbRN8I/AAAAAAAAACU/wi9U1MdxYkQ/33.1.JPG

我这里指的是扮演长林的演员,他比扮演老三的演员演得好,也比老三的扮演者长得好,但作为“长林”,显得太“洋气”,太“现代”了。当然这不是演员的过错,是选演员的人的过错。


7 、“老三”

https://i0.wp.com/lh4.ggpht.com/_cVybtiIKYzM/SWqIrRR0Z9I/AAAAAAAAACc/aAo8G1VVCPA/34.1.JPG

这个“老三”是这部纪录片中最大的败笔,据说演员李承华是宜昌某电视台的播音员,但长相难看不说,气质也很糟糕,肿眼皮,短脸,而且也是一张苦瓜脸,爱皱眉头,表情总像是谁欠着他二百大洋似的,大概以为这样就能显得深沉,完全没有老三的阳光气质。

他还留着长鬓角,小胡子,完全是个香港黑社会。他看静秋的眼神里不是温情和爱慕,而是冷漠和凶光,哪里有半点熟读外国文学的“白面书生”的影子?

这个假老三穿的军衣是草绿色的,里面经常是一件海魂衫,而且老敞开着领子,很多时候敞开着整个上衣,像个痞子。戴的军帽也是草绿色的,瘪瘪歪歪地戴在头上,有网友评价他活象赵本山,还真是一针见血。

我看他演那个酗酒打老婆的“曹三顿”还比较合适。

假老三拉手风琴的手势很不地道,摄影偏偏还给好些特写镜头,好像生怕观众看不出破绽来一样。

有位网友这样评价扮演老三的演员:

“那个所谓的老三是由一个疯狂的“自我秀”装扮的,根本不是演员,而是个业余演戏玩票者,因为他是此片的摄像,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个主角当当倒也方便得很,出现这样个不伦不类的老三也就不奇怪了。

恶心,看见此人就想吐,也不先照照镜子研究一下自己的模样,他配不配扮老三。他哪里是在演老三,分明是在秀自己,整个一自恋狂。”

————————–

总的来说,这部记录片的“人物采访”部分比“情景再现”部分拍得好,而“人物采访”里,被采访的人物比采访者演得好。

103 responses to “艾米:点评“走进山楂树之恋”(多图)

  1. 要送女儿去上中文学校, 既然抢到了sf, 就坐一分钟。

    我也是看到片中“静秋”拼命抓着“老三”使劲摇, 脑海里蹦出三个字“卖菜的”。

  2. 文中图片由果果儿提供,特此致谢.

  3. 是有点不伦不类的

  4. 这个假老三真的让人倒胃口。假静秋去演“曹三顿”的女儿应该可以。

  5. 完全是将“山楂树之恋”庸俗化。

  6. 回复艾米.的评论:

    ZT: 文中图片由果果儿提供,特此致谢.

    --不客气。奇怪呢,我自己怎么折腾也看不见图片。:)

  7. 下面是艾米此文中所有照片的连接。希望对看不到照片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罗老师 :

    长林:

    大嫂:

    静秋:

    静秋的哭:

    静秋的言谈举止:

    长林:

    老三:

  8. 北方小城

    那个纪录片我只看了一个开头,片里的静秋感觉太夸张, 动作幅度很大,长得也不漂亮,和我心中的静秋相差十万八千里。片里的老三更是让人失望,长的不帅而且没有一点书生气质。 总而言之,这两个演员的气质太差,有点佩服他们的勇气,没有那个金钢钻,还敢揽了瓷器活。

    书写的太好,所以看不下去这个纪录片。如果真的出了电视剧,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看。如真要看,大概得把期望值降到很低很低才行,不然的话会太失望。

  9. “我感觉我们国家的电影表演艺术还没有脱离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框架,总是很夸张,很程式化,很脸谱化,悲伤了就一定要大哭大喊,高兴了就一定要蹦蹦跳跳,谈恋爱免不了追追赶赶,受了惊免不了打破杯盘碗盏。 ”

    –哈哈,很经典.

    不仅学电影表演艺术的,就连一般读者,也有很多认为悲伤必须要哭,不哭就是不悲伤.

    欧美的影片中,放声大哭的好象很少,但传达的悲伤感情并不比国产电影少.

  10. “这个“老三”是这部纪录片中最大的败笔,据说演员李承华是宜昌某电视台的播音员,但长相难看不说,气质也很糟糕,肿眼皮,短脸,而且也是一张苦瓜脸,爱皱眉头,表情总像是谁欠着他二百大洋似的,大概以为这样就能显得深沉,完全没有老三的阳光气质。”

    –的确如此,这个”老三”太糟糕了,看了纪录片的个个都痛恨他,这叫人怎么理解”静秋”对他的爱情?难道”静秋”疯了?

  11. 记录片表现静秋老三相互爱上,用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吃饭,”老三”望望”静秋”,”静秋”望望”老三”.但”老三”的眼神里一片肃杀,外加一些厌恶,”静秋”的眼神里什么都没有,全都是电影学院教的那种卖弄.

    还有一个场景是”静秋”写村史,”老三”为她倒杯水,两人推来推去让对方喝.这是书中没有的场面,编剧自己加的.但加这么一个场面有什么用呢?难道这两人的感情就是谦让一杯水产生的?水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何须推来让去?

    什么叫俗套?这就叫俗套.

  12. ZT: 但我的故事里的人物都是“冰川型”的,也就是说,我构思的每一个人物,包括跑龙套的小人物,都有其完整的一生,都有他们自己有血有肉的故事,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有个性才逼真。

    --原来如此。

  13. 冰川在水里移动,显得那么庄严雄伟,是因为它们有八分之七埋藏在水下。这就是所谓“冰川理论”,

    》ding!

  14. 很多时候,不表演就是最好的表演,没表情就是最好的表情。

    》totally agree!

  15. 老年大嫂的形像与我的构思比较一致,虽然是农村妇女,但并不是那种没见过场面的人,她当过老师,公公又是村长,西村坪是模范村,经常接待记者采访什么的,所以大嫂对着众人说话不怯场,回答记者采访也不胆怯,说话不“打梗”,很流利,感情流露也比较自然,无论采访者提什么稀奇古怪不可理喻的问题,她都应付自如。

    》she is a good speaker

  16. 无论是老三还是静秋,都不是那种脸部表情极为丰富且夸张的人,身体语言也不夸张,他们的表情,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叫作“安祥”,如果你不看他们的眼睛,甚至可以叫作“无表情”。也许他们心里有千般感受,万般体会,但他们不会轻易形于色。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者悲伤得捶胸顿足,都不是老三或静秋会有的表现。

    》eyes are the key!

  17. ZT: 它们有八分之七埋藏在水下

    --艾米,为什么用八分之七? :)

    ZT: 给我的感觉却像是开后门得来的,我相信如果真的“海选”,肯定有比她更像静秋的演员。

    --精辟。她not special enough to play 静秋. 这个演员不管是从外貌,动作,气质来看都很普通 。

  18. “Lao San” is terrible. He is ugly.

  19. 回复果果儿的评论:

    “对很多配角人物,就只能写很少一部分,像露出水面的冰川顶一样,最多不过是整个冰川的八分之一, 剩下的交给读者去补充去想象。”

  20. 回复艾友友的评论:

    谢谢艾老师回答。为什么分母用八呢? :)

  21. 说起这冰川理论,想起百度那边曾有个”手帕口男人”,批评艾米没把长林,长芳,长芬,魏玲等人的爱情故事完整地写出来.

    有位网友说他分明是把山楂树之恋当成”西村坪人爱情大全”了,他还不高兴,狡辩说他是在说艾米不该写到长林长芳等人.

    这人不懂冰川理论,以为要就写整个冰川,要就不写冰川,这样的认识,自然是写不好小说的.

  22. 回复果果儿的评论:

    这要去问海明威了,因为这个理论是他提出来的,他用了八.可能他祖先是广东人吧,要的发,不离八:)

  23. 中国的确有很多作家爱把场面铺排得很大,一写就写全村人的生命史,至少也要写一个家族,至至少要写一个家庭里的每个成员的生命史.似乎不这样就不”大气”,就没有历史厚重感.

    象这样大铺排,就不可能重点写好几个中心人物.不知道大家看书时怎样,我看到那些与中心人物不相关的人物的跟故事发展不相关的情节了,就大段大段跳过去了.

  24. 也许国内作家的这种大铺排是受了中国几部古典名著的影响,比如红楼梦,三国,水浒,都是无数的人物,恨不得个个都从生写到死.但那是章回小说,每章每回都有题目,都可以自成一体.

    其实读者读完这样的小说,也只记得几个主要人物,和几个比较突出的次要人物.

  25. 一部小说写得好不好,就看它有没有写出几个让人记得住的人物.如果读者看完一部小说,一个人物都不记得,只记得一个故事梗概,那就不是一部成功的小说.

  26. 回复艾友友的评论:

    有的读者看完一部小说,一个人物都不记得,那是因为TA记忆力太差:)

  27. 这部纪录片如果不搞情景再现部分,也许更好一些.

  28. 回复北方小城的评论:“书写的太好,所以看不下去这个纪录片。”---说得好!

    回复黄颜的评论:“这部纪录片如果不搞情景再现部分,也许更好一些.”--顶!

    建议干脆全部采访书中人物,不用演员。

  29. 海鸥飞处

    回复果果儿的评论: “艾米,为什么用八分之七?”

    那是一般文学中的说法。照艾友友的说法是海明威先提出来的。

    从非文学的角度来看,冰山的比重一般是 0.92g/ml,海水的比重大约是 1.025g/ml (不同的海域有些微不同)。所以冰山露出水面的比例大约是十分之一(10.2%) 左右,略小于 1/8(=12.5%)。

  30. 海鸥飞处

    我也是特别不喜欢片中的那个“老三”。而那个青年长林居然比“老三”还更具书生气。不明白那位导演是怎么选人的。

  31. 我觉得纪录片中的场景再现整个成了恶搞,还让人笑不出来,四不像。

  32.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能给人这么深的印象,关键一点是它与众不同的人物性格与细节,当所有的故事都是女人哭,男人哄的时候,只有“山楂树之恋”是男人哭,女人哄。当所有的故事都安排女主角在与男主角诀别时大声呼喊男主角的名字,哭叫“你别走,你别抛下我”的时候,只有静秋是干涸着眼眶固执地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very true!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能给人这么深的印象,关键一点是它与众不同的人物性格与细节”

  33. 但影片中扮演静秋的女演员显然对手风琴一窍不通,背琴的架势非常外行,右手按琴键时手指强硬扭曲,更没有音乐世家出身的静秋的那份灵气。

    –Emmey must also know 手风琴 very well!

  34. If 老三 looks like 李承华,nobody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him!

  35. 梦里飘向你

    我看不见几个图,有的看得见.

  36. 回复海鸥飞处的评论:

    “冰山的比重一般是 0.92g/ml,海水的比重大约是 1.025g/ml (不同的海域有些微不同)。所以冰山露出水面的比例大约是十分之一(10.2%) 左右,略小于 1/8(=12.5%)。”

    海鸥, 我推导了半天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能不能把你的详细的推导过程给show1show, 谢谢!

  37. 回复liushanshan的评论:

    “If 老三 looks like 李承华,nobody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him!”

    千真万确!!!

  38. 据我推理,假老三是开后门搞来的机会。想起以前看中国电影,很多演员都是“没有看头”的,那时是因为思想红,可以演主角。现在是有关系就可以捞个主角当当。可是人也要有自知之明,勉强当个主角,被人臭骂一顿,出名是出了,可出的是臭名,与其这样,还不如大方点,让有能力的人来演。

  39. 如果世界上只有这个假老三可供选择,我宁愿打光棍。

  40. 回复黄颜的评论:

    “这部纪录片如果不搞情景再现部分,也许更好一些”

    94.真的假不了, 假的装不了。

  41. 山楂精神

    如果要搞情景再现,那就应该选几个最有代表性的,最好选跟采访内容相关的。如果

    我是编剧,我会选择这样几个情景用于再现:

    1、静秋罗老师等人坐船出发去西村坪,这个情景可以选,因为这与采访罗老师和写

    村史上承下接。

    2、走在山路上,静秋似乎看见山楂树下有个穿白衬衣的小伙子;这时可以采访现任

    张村长,并同时插播老张村长讲山楂花变红的那段

    3、静秋去勘探队住地叫老三来吃饭,这段其实很好再现,只要有工棚有手风琴声再

    加上男勘探工的合唱就行

  42. 海鸥飞处

    回复breezebrook的评论: 假设冰山重量为 W,体积为 V,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x,冰山密度为 d_i,海水密度为 d_s。

    冰山的重量与其排开的海水重量相等:

    X * d_i = W = (V – x) * d_s

    Thus x * d_s = V * (d_s – d_i)

    Therefore x / V = (d_s – d_i) / d_s

    = 1 – d_i / d_s

    = 1 – 0.92/1.025

    = 0.1024

    ~ 10.2%

  43. 山楂精神

    (接着写)

    4、在张村长家吃饭,这时可以介绍很多被采访者,镜头可以转到对长林的采访,但

    不应该穷追猛打拷问他的感情问题,采访的重点应该是回忆往事

    5、长林的回忆可以引出老三背静秋过河那段

    6、静秋罗老师等人离开西村坪回校,再次拍摄山楂树,可以用画外音交代静秋得知

    老三有未婚妻的事

    7、再现老三请长芳送钱送花送信等情景

    8、现在可以采访大嫂,回忆长林的恋爱婚姻

    9、老三的追悼会,下葬等,可以用话外音介绍老三生病住院到去世的情况

    10、静秋扫墓,长芳扫墓等情景

  44. 山楂精神

    总的来说,这位编剧没有把握好叙述角度,这一点他应该好好向艾米学习。艾米写作

    的一个强项,就是叙述角度选择得好,而且把握得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山

    楂的故事不是从静秋的角度来叙述,而是以“无所不知”的角度来叙述,那就会大

    大减少真实感,更不用说悬念了。

    “走进山楂树之恋”是一部以采访引出的记录片,那么叙述的角度就应该是采访者

    的角度,采访者听到的就写,采访者听不到的就不写。影片要做的就是把从被采访

    者那里得到信息,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展现给电视观众,这样才会让观众感到自然

    流畅。

    但这位编剧的头脑显然是极为混乱的,没有把握好叙述的角度,他在采访和小说中

    间跳来跳去。像静秋和老三在山上的拥抱,医院的决别等,都是通过采访不可能获

    得的信息,因为他们没法采访静秋,也没法采访老三,勉强再现当年情景就显得不

    自然,脱离了采访这个主线。

  45. 山楂精神

    不仅如此,纪录片的长项是报导大家还不知道的事实,而艾米的小说已经为很多人所

    知了,重现书中的情节不是纪录片的长项,而是故事片的长项。纪录片如果也跟风,

    把精力花在重现书中情节上,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从技术上讲肯定是处于劣势,

    你一个区级电视台不可能动用人家影视公司那么雄厚的资源。

    但纪录片有自己的长项,那就是对人物原型的采访,并通过人物原型的回忆从侧面

    丰富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了解,重点应该放在书中没写或写得很少但读者可能会很感

    兴趣的东西上。

    如果是我来拍摄这部纪录片,我会把重点放在书中提到过的景物和人物上,比如江

    心岛,小河,渡船,八中,纸厂,江边的亭子,医院,K县汽车站,K县医院,从K县

    去西村坪的路,山楂树,从山顶鸟瞰西村坪,玉带一样的河,勘探队的工棚,张村

    长的家,黑悬屋等。

    这些景物都可以用新旧对比的方式拍摄,旧景物可以用旧照片代替。

    我还会提供一个地图,将故事里提到的几个地方标示出来,并将各处的新旧景色拍

    摄一下。这样会给观众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故事背景。

  46. 回复海鸥飞处的评论:

    谢谢!

    等我去拿个Ph.D in physics, 再来看看你作得对不对哈。

  47. 海鸥飞处

    回复breezebrook的评论: Com’on,那是初中物理,每个人都经历过,不管你是学文的还是学武的。哪儿用得着什么 Ph.D. in physics?只要初中文凭就行了。

  48. 顶山楂精神,建议都提得很中肯,实用。这个纪录片拍得太杂了。既然是纪录片那片头的绝大部分都应该是真实的才对,加了那些蹩脚的演出很刹风景。真是浪费钱财。

    BUT,能有幸看到静秋,老三当年相恋的地方,看到那棵老三曾经长眠于下的山楂树(记得静秋曾经说过因为要把老三的骨灰罐从山楂树下挖出来带到美国来,不知实现了没有),看到大嫂,长林,罗老师等人,我还是感到很幸运的。

    如果没有那些再现原著的蹩脚演出,这个纪录片也可以算得上是个经典。

  49. 我楼下的贴子应为:

    记得静秋曾经说过要把老三的骨灰罐从山楂树下挖出来带到美国来,不知实现了没有

    ZT:

    关于《山楂树之恋》--静秋答网友

    11、静秋回去后可不可以拍张山楂树的照片贴上来? 山楂树那块土地现在是荒地还是农田?将来会不会有危险因为开荒伐木建设把树给毁了?如果有,有没有可能我们集资把那块地的使用权买下来?

    如有可能,我会拍张照片带回来。那块地是在西村坪大队的一个小山上,山上的树木属于大队所有,不是农田。

    我出国后,一直是委托长芳为老三扫墓的。她不会用电邮,家里也没电话,我们都是靠写信联系。她不会写英文的地址,都是我打印好了寄回去她贴在信封上。最近快有一年没她的消息了,写了几次信都没有回音,这也是我急于回国一趟的原因。

    长芳曾经许诺,说如果老三的墓地被征用或者有被毁坏的可能,她会请人把老三的骨灰坛挖出来,拿回家保存。希望长芳一切安好,一切平安。不管那片地怎么样,我这次回去都会请人把老三的骨灰坛挖出来,带到美国来。骨灰是装在陶瓷的坛子里的,应该没有损坏。希望。

  50. 回复山楂精神的评论:

    到底是名记出身,谈纪录片拍摄很有一套.

    我觉得可以用”两河一树”作为线索来串连这部影片,一是江心岛前的那条河,二是西村坪前的那条河,中间是山上那棵山楂树,凡是与这两河一树相关的就拍,不相关的就不拍.

    江心岛前那条河,可以拍

    – 采访罗老师

    – 教材编写组出发

    – 教材组回家’

    – 静秋送长芳过河回家,为老三给的钱推让

    – 长林送核桃,老三在河边等,静秋追出来对船上喊话,老三跳下船还钱给静秋

    – 静秋老三沿河拖车,游泳

    – 静秋老三隔河相望,伸手做拥抱状

    – 老三用自行车推静秋,被静秋妈妈碰见

    等等

  51. I totally agree with Shan Zha Jin Shen.

  52. 西村坪前那条河可以拍

    – 教材编写组从山上往下望,看见玉带一样的小河

    – 长林去挑水,静秋去洗菜

    – 老三帮静秋洗床单

    – 老三在河对岸等着送静秋回K市

    – 老三被静秋过河

    山楂树可以拍

    – 树下穿白衬衣的青年

    – 村长讲抗日史

    – 静秋老三拥抱

    – 村史编写组回家时,老三尾随

    – 老三在树下照像,拉琴.摘花送给静秋

    – 老三的葬礼

    – 长芳扫墓

    – 静秋扫墓

  53. 艾米写故事,构思都是很精巧的,精巧到读者不觉得的地步.山楂树之恋就是围绕这两河一树在展开故事,所以读者读完故事,脑子里对这两河一树都有自己的画面,如果把现实中的两河一树呈现给读者看,一定有很重大的意义.

    但夷陵台的编剧对此显然毫无头绪,自然编得乱七八糟,让人完全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围绕什么在拍,只觉得散无头绪,东扯西拉.

  54. 这个“老三”是这部纪录片中最大的败笔,据说演员李承华是宜昌某电视台的播音员,但长相难看不说,气质也很糟糕,肿眼皮,短脸,而且也是一张苦瓜脸,爱皱眉头,表情总像是谁欠着他二百大洋似的,大概以为这样就能显得深沉,完全没有老三的阳光气质。

    他还留着长鬓角,小胡子,完全是个香港黑社会。他看静秋的眼神里不是温情和爱慕,而是冷漠和凶光,哪里有半点熟读外国文学的“白面书生”的影子?

    ————————————————–

    笑得喷!可不就是这样嘛,虽说每个人心中的老三都不一样,不管谁来演都可能众说纷纭,但能找个形象气质这么不搭边不靠谱的,导演到底是干嘛吃的?

  55. 回复breezebrook的评论:

    风儿,早就想跟你说没事儿不要跟海鸥小朋友掐架,你看让他弄出这么一大片搞不懂得东东,还说初中生就应该明白,连我这看热闹的智商都被殃及了。

    海鸥,初中物理绝对没教过什么d_s,d_i的!

  56. 海鸥飞处

    回复spicycookie的评论: 符号而已。d_i、d_s 中的“i”和“s”就是下标。初中时大概比较多用 d1、d2 之类的。

    掐架没什么,你要确实发现我是错了,我会认错并谢谢你。

  57. 回复海鸥飞处的评论:

    “d_i、d_s 中的“i”和“s”就是下标。初中时大概比较多用 d1、d2 之类的。”

    高明啊, d1就d1, 故意搞成shenmo d_i, 害得我们差点回去拿个初中无理单科毕业证书。

    以后再敢故弄玄虚, 还跟你掐。

  58. 回复海鸥飞处的评论:

    在数理化的领域找出您这个数学家的错误,还由我找出,这辈子是没可能了。风儿,看你的了:),看能不能让海鸥谢谢你。

  59. 我现在也看不见图片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果我把图片的链接直接COPY进ADDRESS BAR,又能找到图片.

    各位看得见吗?

  60. 山楂精神的”角度说”很精辟,估计纪录片的编剧和导演都没听说过:)

    艾友友的”两河一树”理论也很精辟,估计纪录片的编剧导演也没想到过:)

  61. 他们开拍纪录片的时候,没有跟我商量过,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就擅自拍摄了我书中的情节,而这是侵权行为.我从去年七月份就跟他们交涉,一直到上星期才算有个结果,不然就把他们告上法庭了.

  62. 婚礼进行曲 – 为爱的见证永远不会结束

    那一场世纪的婚礼

    从哪里是开始

    到哪里是归宿

    始于那“小孩子”的狡辩

    还是那渐远的朗朗的笑声

    或是从更远的画面

    从不知道的时候起

    就铺下了美丽而蜿蜒的红毯

    看着这一步,每一步

    那一场世纪的婚礼

    从上个世纪开始

    却不会在这个世纪结束

    相距的远近也无法停息爱的蔓延

    生命之漫长也无法淡却爱的火焰

    因为爱如同生活

    一直在进行中

    没有结束

    这一场爱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这一场婚礼延绵久远无从落幕

    从两颗相恋的心开始

    走到一双儿女的加入

    迈向更多的幸福

    爱的进行曲

    婚礼的进行曲

    畅响在每个有爱的心里

    从父辈开始

    传给我们,我们的儿女。。。

    不会落幕

    没有结束

    很荣幸能为你们见证这场爱情的进行

    有归妈,奶奶,爷爷

    有妈妈,爸爸,孩子

    有亲人,朋友,邻居

    让我们献上盛大的婚礼祝福

    一起进行爱情的见证

    祝你们一大家人幸福快乐健康平安!

  63. 依法维权,真的是很重要,很多人完全没有法制观念,动不动就以”我们这也是在宣传你的书啊”为理由,问题是宣传我的书,也不能用侵权的方式嘛.

  64. 艾米,好久不见!!下午好!巧啊:)

  65. 回复crystalsky的评论:

    很久没读到你写的诗了,以前写十年忽悠时,是经常读到你的诗的.

    谢谢!

    你的小公主怎么样?一定能说很多话了吧?你把她接到美国来了吗?有时间了写写小公主.

  66. 我想干脆等到虾头妹妹会走路了再举行婚礼,那时她可以帮我提裙子了:)

    (希望那时我已经减掉所有该减的肥了:))

  67. 自己码出来的故事和自己的宝宝一样,看见被人改的。。。,会很心痛。

  68. 黄米现在已经到了要跟妈妈结婚的年龄了:)每次说到结婚,他就要推开他爸爸,说”妈妈跟我结婚”.

    他爸爸逗他:”你又没西服,你结什么婚?”

    他就跑去把他的小西服找出来,不管天冷天热都要穿上,还要打领带,以为有了那身行头就有资格结婚了:)

    他爸爸又逗他:”你要跟妈妈结婚?那你要抱得动她才行啰,你看我就抱得动,你抱得动吗?”

    这个让黄米很为难,围着妈妈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抱动这个庞然大物.最后想出一个主意:”妈妈,坐车车”.:)

  69. 那时候时间多啊:))现在上网跟做贼一样。。。

    小小水晶现在在学英语,今年夏天去幼儿园,奶奶姥姥舍不得呢.

    还好离我近,我可以跟她一起吃中饭。。。

    有时间会写的。。。小小水晶已经写过一些三字谣了,到时候整理她的贴上来

  70. 回复艾米.的评论:

    哈哈,看看到时候虾头妹妹抢谁,虾头妹妹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71. 回复crystalsky的评论:

    小小水晶已经会写字了?天啦!这叫咱们怎么追得上?

    也许是会写诗了?那还是追不上啊!

    黄米说话比他爸爸小时候强,我们已经很高兴了:)看来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啊,革命英雄永远得争上游:)

  72. 回复crystalsky的评论:

    虾头妹妹现在谁都不像,肥肥的,倒脸,双下巴,包子手,馒头脚,青蛙腿,磨盘屁股,虎背熊腰:)她爸爸每天在家里啃她,说每个地方都是EDIBLE:)

    太奶奶说她正在长”奶膘”,长大点就会”抽条”(变瘦).

  73. 她是念,我们给写本子上:)她还不会写字呢:))

  74. 因为听童谣,故事什末的,有时说话三字一句,管它压不压韵,就算诗了:)

    好可爱的虾头妹妹,阿姨亲亲她的小脚心!

  75. 不明则问

    这么凑巧,也来跟艾米和crystalsky打个招呼:Long time no see!

  76. 回复不明则问的评论:

    真是凑巧,刚去过你的博克,看到你在挖坑,问女追男算不算浪漫:)

    如果那个博克不是你的,那就是我搞错了:)

  77. 回复crystalsky的评论:

    看来诗人也是遗传的:)

  78. 不明则问

    回复艾米.的评论:

    是我的。或许可以当个题目作篇文章?

  79. 回复不明则问的评论:

    艾米下线了.

    “浪漫”嘛,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定义:)

  80. 不明则问

    回复黄颜的评论:

    老黄,你这位爱情+文学专家,能不能给大家就这个题目写篇文章?让我们也学点东西啊。 :)

  81. 读完crystalsky的好诗一首,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生平最怕写诗,看见诗人我就情不自禁地敬佩。

    请教:不明则问的博客叫什么?坑挖好了我们去跳。

  82. 我查查查,查了个水落石出: 不明则问的博客是“问问问,问个水落石出 ”。

  83. 我在复习小宝贝系类,把跟帖中艾黄有关黄米米和太奶奶的回帖留了个底儿,发现把它们串在一起也好有意思呢!(标题是我乱加的)献给饥渴等待小明星消息的读者。

    1.太奶奶英勇忘我护小恐龙

    不知道大家的孩子迷恐龙,一般会迷多久?现在真的有点担心了,好象迷得太深了,不知道何时才会拔出脚来?。。。。看来喜欢带了锁的孩子还不少呢!那就不要紧了,只要大家的孩子也是这样就行:)

    我说我在单位有时都走起恐龙步来,米爸说,你那算什么?我上课的时候都恨不得”孔”两声呢:)

    我们最怕黄米莽里莽撞地去推太奶奶,万一把太奶奶推倒了,那就麻烦了,所以一直嘱咐他嘱咐他.他一般还很记得,但有时玩糊涂了,又冲上去推太奶奶,几个人吓得一起大叫,把他吓坏了,楞在那里,然后就哭了起来.太奶奶把几个大人都批评一通,说:”你们这么多人一起’孔’他,他还不吓坏了?几个大人替自己辩护:”我们是怕他把您推倒了,给他说了很多遍了,他记不住—“太奶奶说:”他还没有三尺高,怎么看得见谁是谁呢?不信你们蹲地上试试,我包你们只看得见两条腿—“几个大人都蹲地上去试,真的是看不见谁是谁,只能看见两条腿.我儿冤枉啊!

    每次写了黄米的故事,我就讲给他听,还把大家的跟贴念给他听,他懂不懂我就不知道了,但他很喜欢听,念到”米宝宝太可爱”之类的,米妈照例要猛亲儿子,儿子好象觉得在公众场合被老妈猛亲是很尴尬的事一样,那个矜持的表情跟他爹一模一样:)我把”黄米”两个字指给他看,说这是他的名字,过一会他指着电脑屏幕说:”米!(OR ME?)”,把米爸米妈喜死了,以为他记住了自己的名字,于是叫他PINPOINT,结果他是瞎指的:)

    现在黄米经常参与我们的网上讨论,他一看到我用电脑,就挤过来在屏幕上指指点点:),万幸的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把我的手提电脑屏幕戳坏,但上面留了很多他的指头印:)他来掺合,我就把跟他相关的跟贴念给他听,讲给他听,说这是某某阿姨说的,是说黄米米的:),当然是绘声绘色,(夸张地)扮演某某阿姨的样子念给他听,给每个阿姨都赋予了一点个人特色:),他听了总是很矜持的样子,好象初次成为公众人物,还不习惯一样:)

    几个常见的有题图的阿姨,他差不多都记得了.有时我故意指着一个题图,说某某阿姨说了,黄米米不听话.他会反对,说”NO!”.试了好多次,只要是说某某阿姨说他不好的,他都说”NO”:)他爸爸开玩笑说:”快别让那几个吹毛求屁的人听见了,不然要说黄米米从小不接受意见了.”太奶奶说:”接受什么意见?瞎编的嘛,当然不接受.让我看看人家某某阿姨说了我们黄米米不听话没有,根本没说嘛,接受什么?我黄米聪明得很,从小就知道象嘴里是不会吐出狗牙来的.”呵呵呵呵,老群众和小群众的眼睛是刷亮的:)

  84. 2.太奶奶与小包打听(褒义的)

    只是舍不得送黄米去DAY CARE,学还是要上的.奶奶年纪大了,我也不能辞职了在家做家教.奶奶太奶奶其实也很担心,怕不上DAY CARE会有不好的影响,这些事,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便有科研成果,也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家里也经常讨论这事,目前因为”弱爱”,几个人对送DAY CARE都不那么坚决,就这么拖着:)有人说越早送DAY CARE 越容易,但我们总是下不了心,就让他在家里多呆些时间吧,到时候直接去上学.

    黄米米最爱扯人裤子裙子了,可能是因为他人矮,够不着别的,只好扯他够得着的.他凡是要引起人注意,就扯人裤腿或者裙角,所以经常听米爸在家里夸张地大叫:”爸爸裤子要扯掉了!”:)天热了,米爸穿短裤了,黄米米扯不着裤腿了,有时就扯爸爸腿上的毛:)

    我们家的人都说黄米米的语言天分肯定是象我,因为他爸爸小时候说话不怎么利索,总是把”帐子”说成”当子”:),外语那就更不会了:)为了黄米米学汉语,我们在家都争取说”痞通话”(普通话),但怕他以后在外无法交流,我们又时常夹杂英语.说英语太奶奶又不懂,所以有时又夹杂K市话,最后就搞得乱七八糟了:)

    黄米米遇事很爱打探,不管跟他相关不相关,他都要插上一手,问个”WAHT DO” (他的这个WHAT说得很奇怪,谁都学不象),成天听见他在问”妈妈,WAHT DO?”爸爸,WAHT DO?””关嘛(GRANDMA), WAHT DO?””归嘛(GREAT-GRANDMA),WAHT DO?”太奶奶一般回答说:”没DO什么啊.”:)

    太奶奶从黄米那里学会了”蛙肚”:),两个人经常你问我,我问你.太奶奶问黄米米:”蛙肚?”黄米米答:”NO DO.”黄米米问太奶奶:”WAHT DO?”太奶奶答:”没DO什么呀.”太奶奶说PEE和POO这两个词”蛮好记”,她一下就记住了.PEE—-,这声音有点细长,象拉尿.POO! 这声音短促,象拉屎,特别象黄米米小时候拉屎的声音:)

  85. 回复小灰灰的评论:

    谢谢你帮忙收集这些跟贴,刚刚接到出版社的消息,说”憨包子与小丫头”(就是艾黄小时候的故事,小艾黄小时候的故事等)已经列入他们2009年的出版计划了,具体事宜春节后再讨论.说不定可以把你收集的这些也融合到书里去,请帮忙COPY到一个WORD文件里.

    再次谢谢.

  86. 3. 父唱子随的小“停”人

    米爸很爱边做事边哼歌,黄米米也爱这样,仿佛是无意识的,反反复复哼那么几句。有几个朋友听说后特别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老公和孩子,发现他们从来不这样哼歌:)。我发现我也很少这样哼歌,米爸说那是因为我做的都是需要全神贯注的事:)

    米爸不纠正儿子,反而跟着唱“纯洁的友谊和爱停”:)我说这样不好,会让错误的读音刻在孩子脑海里的,但米爸说:“怕什么?你小时候不也是全家跟着你读错别字的吗?”黄米看来还是很爱唱歌的,现在经常一个人边玩边唱“花儿—–轰—–”,“花儿—-轰—-”。他在“花儿”和“轰”之间停一段时间,好像在心里默唱中间部分一样,似乎心里还是知道怎么唱的,就是嘴里发不出音,所以只好省掉中间那部分。

    呵呵,黄米的”爱停”很忽悠人吧?不怪我们当时都没搞懂:)也许他也被我们忽悠了,怎么时”轰”时”停”呢?:)

  87. 哈,可让我给逮着了,艾米好像正在征集敢死队为“小宝贝”系列写序,这下小灰灰跑不掉了。

  88. 回复艾米.的评论:太好啦,再多搜一些就发。

  89. 4.小大人儿成功说服太奶奶别抢他的尿裤裤

    黄米现在是”扮老不扮小”,不管什么ROLE PLAY,他都是要扮那个大的,不扮那个小的.”小蝌蚪找妈妈”,他要扮妈妈.”MOMMY,CARRY ME PLEASE”,他也是要扮妈妈:)他最喜欢的就是扮袋鼠妈妈,假装他穿的衣服就是他的袋子,他妈妈扮他的小袋鼠,要进袋里去,便把头往他衣服下面钻.他最喜欢这一节,他妈妈的头还没钻来,他就开始格格笑了,又怕又爱的样子,钻来了用手挡,不钻来又叫他妈妈来钻:)

    现在是这样的:要去磨里了,米妈拿出一条尿裤裤来,太奶奶抢着要穿,说穿了好,穿了就可以一心一意逛磨,不用上”巴士绒”.米妈说,那不行的,就这一条尿裤裤了,要留给米宝宝穿,米宝宝穿了,就可以一心一意跟”里头批婆”玩,不用去上”巴士绒”.太奶奶还在坚持,米妈继续跟太奶奶讲道理,说尿裤裤太奶奶穿”土思磨”,黄米米很不好意思抢了太奶奶的先,也给太奶奶讲道理:”土思磨”.太奶奶说:”不思磨,不思磨,我穿蛮好的.”黄米给太奶奶比比划划,给她演示为什么”土思磨”,最后太奶奶被说服了,很沮丧的把尿裤裤让给黄米穿了.

  90. 5. 太奶奶的“怕角儿”论

    我发现有了孩子之后,好像泪腺特别发达了,儿子的喜怒哀乐,都可能让米爸米妈流下泪来:)

    米妈吓唬米爸:“你拿警察吓唬他,可别培养出个‘仇警’的儿子来了。”

    米爸说:“你拿爸爸吓唬他,可别培养出一个‘仇父’的儿子来了。”

    米爸也觉得冤枉得很,人家是最怕给人带来不愉快的,结果偏偏被树立成了一个威慑形象:)其实没什么,只要他是在坚持原则,孩子长大了会理解的:)

    黄米米最敬佩爸爸了,因为爸爸能干啊.爸爸出差一段时间,没人割草,米妈想省几个钱,自己来割草,结果连割草机都搞不响,黄米米很瞧不起的样子:)米爸也在喊冤,说儿子根本不是怕他的脸,而是怕我们几个女家长的脸,因为我们每次说“看爸爸的脸”的时候,脸上就露出敬畏的神色:)米爸不许米妈再拿他的脸说事了,说要让儿子惧怕犯错误,而不是惧怕爸爸的脸。

    太奶奶说的这个“怕角儿”只是指一种威摄力量,不一定是某个人,孩子怕犯错误,那么“犯错误”就是TA的“怕角儿”,孩子怕父母罗嗦,那么“罗嗦”就是TA的“怕角儿”。太奶奶严正声明:千万别把“怕角儿”理解成一个人了:)

    太奶奶并没说家里一定要有个人来做“怕角儿”,所谓“怕角儿”并不一定是指人,而是说孩子总得惧怕个什么。非外星人说的“真正的后果”,就是一种“怕角儿”。但有时真正的后果不能允许出现(比如掉到楼下去),那时就有可能给孩子讲不清楚后果的可怕性,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后果的可怕,只能预防。

  91. 6. 太奶奶辛勤培育小运动员

    哇,非非的女儿好漂亮了,米妈又要起”歹心”了:)我这里正在骄傲儿子一口气能说两三个词呢,小水晶的女儿那里已经在讲故事了,简直不敢指给太奶奶看,不然的话,她老人家又要着急了:)上次把小水晶的女儿会说”幸福”之类的词讲给太奶奶听了,结果她一直在问”人家那女孩多大了?”, 吓得米爸乱撒谎,说:”大多了,大多了!”太奶奶以为大好几岁呢:)

    黄米趴沙发的动作是:上身趴沙发上,头埋在沙发座垫里 (太奶奶问:“闻到屁臭没有啊?”),一条腿搁沙发上,另一条腿站地上,像练功一样:)黄米米喜欢一本书都是有时间段的,过了那段时间,他就喜新忘旧了:)这段时间他很喜欢MOMMY,CARRY ME PLEASE,不光要念要讲,还要做,而且要让他扮演那些动物妈妈CARRY我:)

    我刚开始没猜出”割脚背”也是因为没想到平衡木比赛会需要喊”各就各位”,后来才知道这是太奶奶的独创,主要是给黄米米发个号令,而黄米米非常喜欢这个号令,不时地重复,乐此不疲:)

    无论今后黄米米从事什么体育运动,太奶奶都是他的启蒙老师.击剑,是太奶奶跟他两人用两根筷子比赛,后来觉得太危险,把这个比赛项目取消了:)好在电视里也没转播多少击剑场面,不然黄米米肯定不允许取消这么激烈的比赛项目:)赛跑,也是太奶奶跟黄米米比赛,从客厅这头跑到那头.太奶奶说骨头硬了,起跑时蹲不下去,蹲下去了半天爬不起来,就撅个屁股算了,但黄米米坚决不同意.太奶奶只好威胁说,你不让我撅屁股代替,我就不跟你比赛了.黄米只好同意:)对于黄米来说,乒乓球桌子太高了一点,现在是在椭圆茶几上跟太奶奶打乒乓球:)

    “米宝宝最好笑的就是挂一大串八宝粥盖子,还不肯取下:)太奶奶说:”别看我对体育不通,我还培养了几代运动员呢:)

  92. 回复shenmo的评论:可惜我只会干力气活的:)

  93. 7. 小孝子升格小哥哥

    奶奶和太奶奶她们已经把大家的贴子念了若干遍给黄米小哥哥听了,他听得笑眯眯的,特意多给妈妈擦几次汗,妈妈说他擦得很卖力,象是在擦桌子:)虾头妈妈说黄米米像擦桌子,主要是黄米米不知道避开妈妈眼睛嘴巴什么的,就是一毛巾盖下去,然后一阵乱擦,擦完就把毛巾扔妈妈脸上跑掉了:)幸好虾头妹妹睡床里面,小哥哥够不着,不然的话,他给妹妹这样一擦,那就麻烦了:)

    看到海鸥飞处问孩子跟谁睡的问题,按书上说的,当然是孩子自己睡小床好,但是我们试过一段时间,发现孩子睡小床,大人孩子都睡不安稳:),所以就迁就自己也迁就孩子,一直没让黄米睡他的小床。实际上黄米算是睡在自己床上,不过不是儿童床,而是个TWIN SIZE,放在我们的KING SIZE旁边,靠墙,墙用被子什么的挡过了,他一个人睡那个床,因为垫得跟我们的床一样高,又紧靠在一起,感觉就像是一个床一样。以前他早上醒了,会爬到爸爸妈妈中间来睡,但这段时间不行了,因为“虾头妹妹”睡在爸爸妈妈中间。他挺失落的,估计以后会有你说的兄妹争风的问题:)现在也在为今后发愁,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黄米睡自己房间。太奶奶她们都不担心,说等他长大了,你拿绳子拴他都拴不住:)

    “虾头妹妹”吃奶很不“淑女”,经常是吞得“咕咕”响,有时边吃边打屁,声音听上去很圆,一串串的,太奶奶说像是坐在了青蛙上:)哥哥听见妹妹打屁,或者看到妹妹换片片,就嚷嚷“好臭!好臭!”,用手捂着嘴鼻。不过他的手不够大,又是撮着手指,向上竖着捂的,看上去很滑稽:)

    太奶奶总是笑我们“屁大点事也拿到网上讲,不怕人家听得烦?”:)

  94. 哈哈, 谢谢灰灰同学.

    笑死了.

  95. chick同学又撞到我枪口上来了。好好好,小灰灰谦虚,那就负责收集资料,由chick写序。我这个”总理”安排得合理吧?

  96. 回复shenmo and chick的评论:太好啦!

  97. 给今天7个帖加个横批:幸福的回味!

  98. 回复小灰灰的评论:

    太感谢了,辛苦了!

    还有吗?还想看:)

  99. 回复ilovepipilu的评论:再来一段:)

    8.小可爱虾头妹妹

    呵呵,艾米看了这篇,又叫老黄跪搓板了:什么?你还后悔当初没避孕?你—-你—胆大包天,等我女儿长大了—我叫她不跟你跳舞!:)老黄挨批评了,上来作检讨.老黄怎么可以写这样的贴子呢?老黄怎么可以后悔当初没避呢?等”虾头妹妹”长大了,看得懂汉语了,岂不是会以为老爸后悔有了她?唉,老黄是跳进密西西比河也洗不请了,还是狠斗悔字一闪念吧:)

    老黄对不起”虾头妹妹”,自罚给”虾头妹妹”换片片,让”虾头妹妹”拿尿尿冲冲:)(小丫头比小哥哥难伺候些呢,光是换片片洗屁屁就复杂得多:))

    可惜可惜,”虾头妹妹”不是情人节当天做出来的,出生也没赶上感恩节,两头都没凑上.不过米妈说了,咱”虾头妹妹”自己就是个大节日,还凑人家那节日干什么?:)

    太奶奶肚量大得很,有气也老早打嗝打掉了:)前几天虾头妹妹老打“嗝斗”(HICCUP),一吃完奶就要打好长时间的“嗝斗”,拍气也拍不好,把大家都急死了,都说是得了太奶奶遗传。太奶奶说:“我打的是嗝,虾头妹妹打的是嗝抖,怎么怪我头上来了?我从来不打嗝斗。”结果当天吃完晚饭太奶奶就打了好长时间嗝斗:)太奶奶说:“这丫头真神了!”

  100. 9.小孝子黄米米

    今天是黄米米第一次上”磨”里去玩而没有妈妈同行.妈妈自告奋勇要跟去,但家里人都不同意,黄米米左右为难,又想去”磨”里玩,又舍不得妈妈,最后讲好玩二十分钟就给妈妈打一次电话,他才放心跟爸爸去”磨”里玩.在”磨”里玩的时候,他过一会就跑来问:”爸爸,几钟了?”等到爸爸说”二钟了”,他就要给妈妈打电话,兴奋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妈妈汇报”磨”里的情况:)平时总是左催右催都不肯回家,今天只说了个”我们回去看虾头妈妈和虾头妹妹吧”,黄米米就同意回家了.难怪太奶奶总是说”宁死当官的老子,不死叫化子娘”:)

    说起捶背,黄米米老早就会给太奶奶捶背了,小手小拳头,虽然不起什么实际作用,但心理作用还是很大的.太奶奶一喊:”宝宝,来给太奶奶捶背呀!” 黄米米就飞跑过去,用两只小拳头在太奶奶背上捶起来.太奶奶自己经常边捶背(或腿或身体其他地方)边打嗝,边打边说:”嗯,这是气.嗝—-,嗯,这是气”.黄米米也学会了,给太奶奶捶两下,如果听见嗝声,就说:”嗯是气.”如果捶几下,还没听见嗝声,黄米米就好奇地问:”归嬷,嗯气呢?”太奶奶听得哈哈笑,逗他说:”你使劲捶啊,你不使劲,我的嗯气出不来呀!”有时太奶奶怕累着了黄米米,只好打几个假嗝,然后夸奖说:”我的宝宝真能干啊,太奶奶享宝宝的福了!”

  101. 回复shenmo的评论:

    网络里的相识, 很奇妙,不是吗?我们熟悉却又不认识

    我和你如同相识在高低跳跃的音符里

    我忽远忽近的看着你

    如同阳光下飞舞的雪花

    映着温暖

    照的明亮

    却不会融化

    因为我们的距离总是在变化

    却相隔不了牵挂 :))谢谢错爱

  102. 思路花雨

    演员选的真是太让人失望!毁了我们的好小说了!

发言的人请给自己一个比较好辨识(也比较固定的)ID,凡是没名字的,我就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