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戴明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人喝令“滚!”。
真是奇耻大辱!
她是一个最怕被人讨厌被人恨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冷漠的眼神,都会让她如芒刺在背,所以她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总是察言观色,体会别人的好恶,宁可克制自己,也要奉迎别人,只为了不遭人讨厌不被人仇恨不看人冷眼。
一直以来,她也的确没有被人讨厌被人仇恨过,而现在她的丈夫——这个应该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亲爱的人——居然叫她滚!
她只觉全身的血都往脸上涌,脑子里像开了锅的水,一片蒸腾,两眼胀得像要爆炸一样,双手急剧哆嗦,捏紧了拳头都停不下来。
她惊恐地想,我这是不是要爆血管了?
千万不能爆!
千万不能爆!
我的儿女都还小,他们都需要我,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如果我倒下,他们就悲惨了。
她张开嘴,狠命地吸气,又闭上眼,用意念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等到脑子里那团沸水稍稍平静后,她做出决定:离开这个家!
没别的出路!
公婆要在这里住半年,那就意味着今后的180天,每天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要么她做饭侍候那三个,要么他们上餐馆去吃,还不给她和女儿带饭回来。她要是有意见?滚!
迟早的事,不如现在就走!
她打定了主意,心里平静多了,走到壁橱跟前,打开门,从搁架上拉出一个旅行箱来,开始往里面放儿子的衣服鞋帽。
季永康一言不发地看她收拾。
旅行箱很快就装满了,她本来还有几个大箱子,都是出国时带来的,但她不敢拿太多东西,因为车里还要放儿子的提篮座椅什么的,箱子多了放不下,只能先带些急用的走,其他的以后再说。
她拿起自己的手提包,检查了一下钱包车钥匙都在里面,便把手提包斜背在肩上,拉着旅行箱,到床前来抱儿子。
季永康挡住儿子不让她抱:“你要走你走,不许把我的儿子带走!”
“他也是我的儿子!”
“他姓季!是我们季家人!”
这是什么破道理?
生儿子之前,她曾提过建议,既然女儿叫季小明,那儿子就叫戴小康,这样两个孩子的名字里都带上了父母姓名的一个字。
但她的提议被当成了耳边风。
他从知道她怀的是儿子起,就开始给孩子起名,还向他们季家的老老小小征求名字,那帮人也纷纷给孩子起名——当然都是姓季的名字。
她半开玩笑地抗议了一下:“女儿已经跟你姓了,儿子应该跟我姓了吧?”
他坚决不同意:“怎么能跟你姓?那我不成了倒插门女婿了吗?”
“美国又没倒插门的禁忌。”
“但美国也不兴孩子跟妈姓啊!如果真要按美国风俗办,连你都应该跟着我姓季!”
她真心不明白美国这么先进这么平等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落后这么不平等的风俗,女人一结婚,连自己的姓都没了,要改成夫家的姓。
他见她哑口无言,洋洋得意地说:“你就别争这个姓了!就算儿子姓戴,也不是跟你姓的,因为你的姓也是你爸的。所以说啊,女人不管姓什么,都是男人的姓,你就老老实实接受这个现实吧!”
她知道让儿子姓戴是没指望了,便婉转地说:“孩子生在美国,就是美国公民,今后也主要是在美国生活,他的同学什么的,肯定都是用英文名字交往,我们还是给他起个英文名字吧。”
季永康还没顽固到连这个事实也看不见的地步,但他家那帮人都不同意孩子用英语名字,结果搞到最后也没定下一个名字来。一直到孩子出生了,医院要开出生证,没名字不行,才匆匆忙忙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季小康”。
现在她见季永康拿孩子的姓氏说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们霸道地让孩子姓季,现在却用这一点来证明孩子是你们家的,这不是强盗逻辑吗?
她冷冷地说:“你放心,我会让他改姓的!”
“你敢!”
“如果孩子判给了我,我当然要给他改姓!”
“你试试看孩子会不会判给你!”
“我是他的妈妈,我也有抚养能力,为什么不判给我?难道还会判给你这个从来不照顾孩子的人?”
“谁说我从来不照顾孩子?”
“你照顾了吗?你抱过他给他换过尿布吗?”
“那只是你的一面之词,法官未必信。”
“我说的是事实,法官为什么不信?”
“你说的都是产后抑郁症患者的胡言乱语——”
她不跟他多说,直接去抱孩子。
他一把抓起孩子,扔到床的另一边。
力道太大,孩子被震醒了,大哭起来。
她急了,想绕到床的另一边去抱孩子,但季永康跳下床来挡住了她。
两人虎视眈眈地对峙,儿子大声嚎哭。
睡在客厅的女儿跑过来敲门:“妈妈,弟弟怎么了?怎么哭这么凶?”
季永康放开她,几步抢过去打开房门,把女儿拉进来,然后关上门,低声教训说:“半夜三更的,喊这么大声干什么?不怕把爷爷奶奶吵醒?”
“我听见弟弟在哭——”
“弟弟哭哭是正常的,哪个小孩子不哭?”他扭头看了看,见戴明已经用奶头止住了儿子的哭声,便对女儿说,“没你的事,去睡觉吧。”
女儿不听他的,径直走到妈妈跟前,摸摸弟弟的脸:“妈妈,弟弟刚才肯定是饿了,你看他吃得多带劲!”
她不敢开口,怕女儿听出她在哭泣。
细心的女儿还是发现了:“妈妈,你在哭?怎么了?是不是弟弟太——闹了?”
“不是,是我——有点累。”
“我把弟弟抱到外面去跟我睡吧,让你可以have a good sleep(睡个好觉)。”
“你外面只有一个沙发床,怎么睡得下你们两个人?”
“可以的,我蜷着睡,只要一小半沙发床就够了,其他的都让给弟弟睡——”
多好的女儿!
从小就懂事,乖得令人心疼。
可惜从小就被爸爸吼。
饭吃慢了,吼!
饭吃少了,吼!
没考到100分,吼!
想买双新鞋,吼!
想吃个麦当劳,还是吼!
女儿小时候的愿望,就是长大了,有钱了,就去买个好爸爸,把这个坏爸爸扔垃圾箱去。
季永康对女儿说:“你把弟弟抱外面去睡吧,你妈得产后抑郁症了,无缘无故地哭闹,把弟弟都搞哭了——”
戴明惊呆了!
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空口说白话,而且是当着女儿的面?
她一向避免在女儿面前暴露父母之间的矛盾,哪怕再生气再烦恼,她也不会在女儿面前说爸爸的坏话,哪怕夫妻两人正吵着嘴,只要女儿回来了,她都会立即住嘴。
就是为了让女儿有个安宁的家,每次闹了矛盾她都是率先求和。
即便是刚才准备离家出走,她都在想着要编个借口,不让女儿知道真实原因,但季永康居然对女儿说这样的话!
她又气得发起抖来。
女儿担心地看着她:“妈妈,爸爸说的——是真的?”
季永康抢着回答说:“你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女儿大概还真想不出爸爸什么时候骗过自己,因为爸爸和女儿根本没什么交集,饭是妈妈做的,衣服是妈妈买的,上学放学是妈妈和侯阿姨接送,学习是妈妈辅导,学琴是妈妈送,家长会是妈妈去开,父女之间连话都很少说,上哪儿找骗她的机会?
戴明看见女儿惊惶的眼神,急忙说:“妈妈没得产后抑郁症,你爸爸他——开玩笑呢。”
“那你怎么在哭?”
“就是——有点累,休息一会就好了。”
“那我把弟弟抱外面去吧。”
她想这样也行,儿子在客厅里,她走的时候更容易带走:“好吧,我把弟弟的crib(儿童床)拿到外面去,放在你床边,免得挤着你睡不好觉。”
她走过去拿crib,季永康也上来帮忙,两个人把crib抬到客厅里,放在小明的沙发床边。
安顿好了一双儿女,她回到卧室,继续收拾东西。
但经过了这一番折腾,她脑子里不像刚才那么沸腾了。
看在儿女的份上,她并不想离家出走。
能走到哪儿去?
她把所有的朋友和同事熟人都拿出来想了一遍,觉得只有侯玉珊会收留她。别的人,要么会觉得她小题大做,“不就是带爹妈上餐馆没给你带饭菜回来吗?那是多大个事呢?可能以为你刚生孩子,更愿意在家吃。你要是想让他们给你带饭回来,你直接说就行了,你自己不说,人家怎么猜得到?”;要么会本着“宁拆一座桥,不拆一台轿”的原则,不问青红皂白劝她回家。
侯玉珊肯定能理解她,肯定会支持她,但侯家跟她家一样,也就两个卧室,如果她带着孩子去侯家,就意味着小珊要睡客厅,匡守恒要被婴儿吵闹,肯定也不欢迎。
当然,她可以带着孩子去住旅馆,但那也不是长远之计啊!
最重要的是,那样一来,家丑就搞成家喻户晓的八卦了,人家都知道他们夫妻闹矛盾了,她被丈夫赶出来了,细问起来,也没什么死人翻船的大矛盾,就是丈夫带着公婆出去吃饭没给她带吃的回来而已。
不到万不得已,她还是不愿意成为人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同情对象的,更不愿成为人家责怪和嘲笑的对象。她也不愿意两个孩子跟着她到处奔波,过着有家不能归的恓惶生活。
如果现在季永康能上来劝她一句,挽留一下,哪怕不认错,她也愿意跟他和好,毕竟真的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个做饭的问题,考虑到他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也很要面子,她可以理解他,也可以原谅他。
但他没有来劝她,也没挽留。
她又想,哪怕他放几句狠话不许她走也行啊!
比如说这么一句:“我不许你离开这个家!有什么事咱们就在这个屋子里解决,不许到外面去丢人!”
那她就留下来“解决”问题,虽然她知道所谓“解决”,也就是她做出让步的同义词。
为了家庭的安宁,为了两个儿女,她愿意让步。
但他也没放狠话,只冷冷地看着她。
她只好背上提包,拉起行李箱,往卧室外走。
他在身后冷冷地说:“我再说一边,你要走没问题,但不许带走小康!”
“他还在吃奶,我不带走他,你有奶他吃?”
“我不会让他吃奶粉?”
“哼,你连奶粉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还喂他吃奶粉!”
“还有爷爷奶奶嘛。”
“爷爷奶奶也不知道美国的奶粉长什么样。”
“那有什么?我妈生了五六个,还不都养大了?你别太把自己当根葱,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老实告诉你,你唯一的能耐,也就是能生孩子而已。我要是自己会生的话,连生都不用你来生!”
sf
这样的老公真应该上去踹他两脚。他早习惯别人对他温良恭俭让,自己对别人蹬鼻子上脸了,这样滴人就仨字,欠收拾。
戴明后来应该是和季永康分开了,很大可能是被动分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好事。季永康吃喝靠老婆,不做家务,出言刻薄,一点温情和爱心都没有,实属摆设。
季根本没把妻子放在眼里,只当是生孩子的工具了,这个男人真让人无语!儿子女儿都是戴明辛苦孕育生养的,戴明不要怕他,做你自己!
哎哟,快被季永康气疯了。。。。
心疼戴明
戴明的女儿实在是乖得让人心疼
这个季永康简直就是一个人渣
这种男人太可恨,这是精神虐待,完全就是domestic violence, 戴明完全可以找社工帮忙,让季永康永远失去孩子的抚养权。戴明说的没错,孩子还在哺乳期,自己又有能力养活孩子,孩子抚养权肯定跟妈妈。女儿太乖太懂事,懂事的让人心疼。生活里没有了季,戴明和孩子才会真正有舒心日子过。
大希望戴明別再忍了,這個季永康哪裡做到一個丈夫,爸爸的樣子,唯一的能耐就是提供了sperm
季读到了博士,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垃圾啊!
“他一把抓起孩子,扔到床的另一边。”–就凭这个就可以告他虐待孩子了。并且也可以告他在精神上虐待老婆、女儿。马上找当地的妇女组织,去法院申请正式分居和禁制令,然后就可以每月让他付2个孩子的抚养费,同时他还不能接近他们母子3人。财产、房产先冻结,以后再上法庭分。
季欺人太甚!戴明要是打911就好了,叫警察把这个混蛋抓起来!
这样的男人,真可怕啊。 好心疼戴明, 真希望她离开她那个丈夫了
在家庭的天平上,心狠者胜!自私,他人他物都为我所用,这种价值观已深入骨髄,在季永康的所有行为上得到体现。比如好多丈夫在家不做饭,表现是一样的,背后的原因可是千差万别。
“她是一个最怕被人讨厌被人恨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冷漠的眼神,都会让她如芒刺在背,所以她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总是察言观色,体会别人的好恶,宁可克制自己,也要奉迎别人,只为了不遭人讨厌不被人仇恨不看人冷眼。”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做人方针,最怕的就是被人讨厌被人恨。记得什么地方描写过黄颜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上人家那里玩,人家打个哈欠,他都要以为人家厌倦他了,他会赶快告辞。
矛盾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很难化解了,也很难向下发展。季永康肯定不会让戴明把儿子带走,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也不会向戴明认错。而戴明带不走儿子,自己也很难离家出走。
如果两个人抢夺儿子,肯定是季永康抢赢,因为他不心疼儿子,敢提敢扔,当然也就敢夺敢抢。而戴明心疼儿子,自然就碍手碍脚。
我觉得现在报警没什么用,季永康是提了孩子,扔了孩子,但戴明也没任何证据。虽然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算得上冷暴力,但戴明也没把他的话录下来,如果他不承认,还是没证据。
“你别太把自己当根葱,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老实告诉你,你唯一的能耐,也就是能生孩子而已。我要是自己会生的话,连生都不用你来生!”
—————————————
不知道以前怎样,至少目前季永康有点看不上戴明啊。。。更谈不上欣赏和尊重。。。两条道上的人,这日子比较难过。。。如果戴明为了孩子或者父母的面子不想离婚,想不出除了忍耐还能怎么办:(
家也是戴明的家,戴明你为啥走?要走也是把季扫地出门!这个季可真不是东西!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别说摧毁所有夫妻情感,就连几十年的生命也会被打折。话说此时会不会柳暗花明,柏老师出来帮戴明呢?而且小明和小聪玩得很好。小明太懂事了,和妈妈很贴心。
季永康是个心狠刻薄的男人,戴明要选择一个安全的办法离开他,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和孩子啊!
这个季永糠太可恨了,看得我都快手发抖了,什么东西呢,没人性的家伙。这种人早甩了他早解脱,地球离了他转的会更好了。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做人方针,最怕的就是被人讨厌被人恨。记得什么地方描写过黄颜小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上人家那里玩,人家打个哈欠,他都要以为人家厌倦他了,他会赶快告辞。
同意艾友友!做事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到别人,别人会不会不开心……
上集想抽jyk,这集想把他撕碎!
他怎么可以扔!孩!子!
季永康不配做父亲!
除了离婚,我真想不出来别的办法了。在美国,如果季永康对孩子和戴明做的说的没有留下证据,像戴明现在这个情况,能很容易争取到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么?
现在有了女儿,最怕的就是女儿在外受了委屈回来不给妈妈说。戴明的妈妈如果知道自己的女儿这么生活,还会不会坚持让她忍耐以求不离婚?会的么,会的••••••
季永康太人渣了,心中对家人没有丝毫的爱,不爱妻子,女儿和儿子。人渣!
那么一种情况下季永康的这声“滚”搁谁身上都会被气得曝血管吧?戴明得用多大的毅力张嘴、吸气、闭眼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呀,真是心痛戴明,她的心肯定像被刀扎一样的疼。但我估计戴明可能最终没走,不太可能是季永康服软认错,他正在捡什么话最伤人就往外扔什么话呢,我觉得可能是女儿留下了妈妈,女儿恳求妈妈不要走,戴明也不舍得把女儿留给那样的三个人啊。还有可能是吵醒了婆婆,老太太阻拦了?
当大家都在痛骂季永康的时候,我来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揣摩一下他的想法,解释一下他的行为:
在他的概念里,是没有“女人生产后要坐月子”这个概念的,一是因为他根本不关心女人的事,二是因为在他的家乡,女人生产后都是立即下地干活的,美国也没有“坐月子”的风俗,所以在他看来,戴明是在故意刁难他,平时都做饭的,就他爹妈来了,戴明就故意不做饭了,这不是在出他的丑吗?
他可能还觉得自己带父母去外面吃,是对戴明的极大让步,至少没抓住她的头发拖到厨房去(如果是他妈生产后不干活,他爹肯定抓着他妈的头发拖到厨房去了)。他临去餐馆前不是还叫了女儿了吗?说明他带父母出去吃饭并不是在存心气戴明。
至于他在饭馆吃了饭没给戴明和女儿带回来,可能是出于习惯,就我所知,很多家庭都没有给未出席成员带饭的习惯,要吃就一起去吃,不去就意味着你不想去吃,干嘛要带饭给你?
也许在季永康看来,戴明真的是得产后抑郁症了,不然怎么会突然就哭起来了呢?他不就说了个“你从来没把我妈当你的妈看待”吗?这又不是什么很重的话。
在夫妻矛盾中,男人很少能把全部婚史都带入到当前矛盾中来考虑,他们经常只看到此次矛盾,甚至只看到此次矛盾高潮前的那一点范围,比如戴明的哭,在季永康眼里是此次矛盾的高潮,也是他爆发的原因,他只看见哭之前的那句话(没把我妈当你妈看待),但戴明当然不仅仅是为这一句话在哭,而是为整个争执在哭,甚至是为整个婚姻史在哭,哭她这些年来尽心尽力,却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所以男人总觉得女人爱翻旧账,每次吵架,女人都会把前三百年后八百年的陈谷子烂芝麻都翻出来。如果女人像戴明这样,并没从言语上翻旧账,只是心里想到了,并哭了起来,男人就会觉得不可理喻。
处在戴明这个时间段,就成了产后抑郁症了。
我不是说季永康做得有道理,而是分析他这样做的原因。
我们跟读艾米的小说,当然不是为了生一通气,骂一通人,而是为了体验一把(别人的)人生,同时也增长一些识人的能力。而所谓“识人”,也不仅仅是下个结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那个很容易的),而是分析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
以前我有个邻居,基本跟戴明的夫妻关系情况一样。不同的是这老公特别英俊,工作也很好,但女的来美国后没有工作,英语也不好,所以一直是迁就着老公的。也是生第二个孩子,公婆过来了,公婆都是大学教授,以前家里请保姆的,来美后俩人也特别懒不说,还喜欢挑刺。
有一次也是因为家务问题,夫妇俩在自己房间里吵了起来,女方声音有些大,惊动了公婆。这公婆俩人不问青红皂白,推开房门就开始责骂儿媳,且让儿媳滚蛋。儿媳也让他们滚蛋。期间都没有动手。但老公激动之下报了警,说是妻子威胁他父母。
结果警察几分钟很快上门,老公英语好先讲,妻子英语不好,边哭便断断续续地讲了是对方三人威胁她。警察一看,明明是三个成年人在欺负妇孺。估计也是华人家庭的家暴经历多了,很快就做出判断裁决:勒令老公以及父母现在就收拾东西搬出去,立即!且只能带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其它物品不能动,多少天不能接近女方,等女方起诉,法院裁定。
经历了这次事件,儿子和公婆都得到了教训。现在这夫妇和睦相处,公婆每年仍然来美国探亲,但不再敢放肆了。
回复“legaam”:
双方都没任何证据,警察就判定那三人欺负妇孺,这也太没职业道德了吧?
你不是当事人,肯定不在场,所以你也不能肯定警察就是那么判定的。
也许警察并没判定谁是谁非,只是把矛盾双方隔开而已,而妻子英语不好又没工作,当然只能留在原居住地,而让其他几个人暂时搬出去。
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这个丈夫和父母也没坐牢受惩罚,说明警方没判他们什么罪,而这个妻子也可能根本没告状,因为只是言语冲突,告也告不出名堂来。
戴明如果为别人的眼光活着,那该多累啊!快到艾园来洗洗脑:)
这个妻子没有起诉,她的本意并没有想把丈夫、公婆送进牢房,她也不想离婚。
原本是丈夫报警的。警察不是法官,他只是根据现场(公婆闯入儿子媳妇房间)认为不是儿媳威胁公婆,而是公婆和儿子威胁妇孺。然后采取隔离措施。警察没有敷衍了事,也没有各打五十板,很有职业道德。
我是想说,遇到这种情况,报警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
如果季永康的所作所为触犯了美国的法律,不知道在法律处罚后会不会改变他的某些观念和看法。
回复“legaam”:
你的邻居是公婆闯进儿子媳妇的房间,当然可以作为证据。但戴明的公婆并没闯入她的房间,报警有什么用?
我建议你要发言就把事情完整的描述出来,不要说一半,吞一半,等到人家根据你说的一半做出评论了,你才把剩下的一半说出来,用来反驳人家。这种发言方式很误导,很费事。
如果你不是说一半吞一半,而是遭到反驳后才临时编个情节来反驳人家,那就更要不得了。
……有一次也是因为家务问题,夫妇俩在自己房间里吵了起来,女方声音有些大,惊动了公婆。这公婆俩人不问青红皂白,推开房门就开始责骂儿媳,……
——这是第一次的帖子。
回复“legaam”:
你第一次的帖子说的是“推开房门就开始责骂儿媳”,后面说警察看见的是“公婆闯入儿子媳妇房间”。你要明白,“推开房门”不等于”闯入儿子媳妇房间”。
如果说这不是说一半吞一半的话,那就是你在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改变情节。
说到底,你不在现场,也不是警察肚子里的蛔虫,你不可能知道警察当时是怎么判断的,只能是道听途说,或者自己臆想出来的。
你用这个例子也不能证明如果戴明报警会很有作用。
戴明的老公扔孩子,完全可以报警。戴明是没有证据,但如果报警,警察还是会来的,并不一定会抓季永康坐牢,因为他不敢承认,也没有证据。但教训他一下,让他知道扔自己的孩子也是犯法的,让他知道那个家不是他一个人的。起码还是有点威慑作用的。
当然,当事人那时候心急,没有想到这些,也很正常。
我不是说故事里的人物,而是针对读者,在美国,当你觉得自己或者孩子受到人身侵犯时,哪怕你没有办法留下证据,也一定要理直气壮的报警!
我知道的一个例子:夫妻两人争执起来,丈夫举着一个椅子冲过来想砸妻子,妻子打电话报警,来了几个警察,分别跟夫妻两人谈话,也就是为了一下事情经过,没做任何处理,虽然丈夫自己承认刚才是举过椅子,但丈夫同时也说知道自己做得不对,警察也就什么都没做。
这位妻子对警察说,她感到生命受到威胁,问警察可不可以把丈夫带走,警察说你可以向法庭申请restraining order,但我们不能带走他,因为他也是这房子的房主,他有权呆在这里。等到他真的伤害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带走了。
警察可以根据各个证人证言和现场来作个初步判断,做出预防危机的措施,并不一定什么事情都要亲眼所见。
回复“legaam”:
关于戴明丈夫扔孩子的事,戴明当然可以报警,警察也肯定会来。但季永康会因此被吓住,就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推想了。
我觉得根据季永康的德性,他不会被吓住,刚好相反,他会很得意:看见没有,你叫了警察也没用,警察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不仅如此,季永康可能狗急跳墙,在警察来之前就抱着孩子逃跑。他当然跑不出警察的手掌心,但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就很难说了。
如果按你说的这个故事,丈夫也承认了自己刚才举过椅子,且承认错误。如果妻子要求警察带走(或者说抓走)丈夫,也许警察会,也许不会,但警察可以要求丈夫离开自己走,防止伤害。如果在妻子的要求下,警察什么都不做,说要等伤害实施后才能采取措施,这才是失职。
回复“legaam”:
谁也没说警察只能根据亲眼所见来做出判断,但警察也不会根据一面之词做出判断。你邻居的情况,如果不是公婆人在媳妇房间里,难道警察会根据女方的一面之词就判断是那三个人欺负妇孺?
而戴明的公婆根本没参与这场矛盾,丈夫也没动手,戴明有什么证据?警察又如何判断?
回复”legaam“:
我觉得你不了解美国的法律,你是根据自己的观念在判断警察是否失职。实际情况是,很多罪行,特别是家暴,受害人事前都报告过警方,说谁谁谁要打我杀我,我的生命受到了威胁。但如果没有证据,警方并不能动手干预,常常要到事发之后,才能逮捕罪犯。
哪怕是restraining order,也不是你一申请就批的,一定要被威胁多少次了(当然你得拿证据出来证明你被威胁多少次了,光你嘴巴说说也没用),法庭才会下个restraining order。
我们作为被欺负受威胁的一方,当然希望警方一叫就到,一到就处罚对方。但如果警方一听告状就下手,试图防患于未然,倒霉的可能还是我们这些人,因为恶人还会先告状呢。
回复“lagaam”:
我把你的IP和ID都封掉了,因为你已经走入了自己的死胡同,就为了证明戴明应该报警,你已经不顾事实,也不管逻辑了。
我觉得你可以亲自试一次,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报个警,然后看警察怎么处理。或者你找出法律条款来,证明我举的那个例子里的警察失职了。
希望戴明身边有朋友能劝告她,或者她自己能想到,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安全,开始准备证据,尽量争取和睦相处,但也要做万一分开的准备。还有就是,个人认为,夫妻俩尽量还是不要在一个单位工作,彼此留些空间,也能有各自不同的同事圈子。如果是这样,戴明也不会一次次因季永康不回家同事知道了难堪,从而一退再退,让自己的忍耐的底线一再降低,客观上也纵容了季永康。不过也许只有这样戴明才积蓄了足够大的能量,直到爆发的那天。
回复“大漠荒原”:
我觉得戴明们的压力,就是来自于你这样的人,无论怎样,你都要把责任归到戴明们头上。你找不到别的理由了,就说是因为戴明和季永康在同一个单位,所以他们夫妻吵架会被人知道,所以她才一退再退,纵容了季永康。
难道夫妻不在一个单位,就没人知道他们闹矛盾了?就没人来劝解了?你不就知道了吗?而你不就上来指责戴明了吗?
你说社会上那么多像你这样的人,戴明们怎么会不感到压力呢?你自己肯定也曾感到“别人”的压力,而你又给“别人”造成压力。
我把你的IP和ID封掉了,艾园真是不需要你这样的负能量。
legaam举的这个例子,听上去很奇怪。
公婆和媳妇都叫了对方滚蛋,儿子怎么会想到报警说老婆威胁自己父母的呢?如果叫滚蛋就是威胁,那自己的父母不也威胁媳妇了吗?
报警之后,公婆继续留在儿子媳妇的卧室里,难道是怕警察没证据?
legaam自己也说了,警察不是法官,没有判案的权力,那他们怎么可以判定丈夫必须离开自己的家,还多少天不能接近女方呢?
我觉得这个事例如果不是口口相传时被传走样了(最大的可能是从那个英语不好的妻子口中传出来的),就是legaam自己说走样了。
如果我和艾米艾友友等人像戴明从前那样,生怕被人反对被人恨,那我们就不用在艾园发言了,因为我们无论发什么言,哪怕艾米只是贴个故事,都会有白痴来点下拇指,虽然白痴跟读得比谁都积极。
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人反对,有没有人恨,与我们无关,我们只关心自己说的对不对,符合不符合事实,有没有道理。如果符合事实有道理,那么下拇指越多,越证明我们戳中了白痴的痛点。
相信即便是点下拇指的白痴,也能从我们的发言中学到知识,至少知道需要收集证据,不然报警也是白报,搞不好还搞成了诽谤或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