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想海归

(来自网络)

从家族故事说说自己不想海归的原因之一

先从家族故事说起。

民国年间,太爷爷在县城经商富甲一方,之后到省城发展。太爷爷在省城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跻身于有头有脸的富商之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英租界的最高档住宅区买了一栋小洋楼,高级到连抽水马桶和冷热水都有。

抗战时期,太爷爷,爷爷和另外几个富商一起认捐了数架战斗机。解放前夕,他们买了全家去台湾的机票,种种原因还是没有走。

再之后,小洋楼交公,一家老老小小只让留下了二楼的两间房和三楼的阁楼自住。漂亮的小洋楼搬进了不相干的三户“无产阶级”,厨房厕所沦为公用地盘。

那块地皮处于市中心,那一片小洋楼由于建造的时候材料和质量都非常好,所以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国内大兴土木的时候。2010年左右,有开发商终于下手了,理由是要保护性修复历史文物,强制腾退了所有的住户。

后来那片小洋楼区修缮完毕,被打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开发商着手对酒吧咖啡馆等招商,也许就是下一个旅游网红打卡地。

家里的祖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和自己毫无关系的商用楼。某些人却可以把本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来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强制腾退的确是有补偿,因为交公后自留的面积小,补给郊区的电梯房还要自付一部分钱。

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家族变迁,我也就不想海归了。城市再繁华,也和无数普通人家没有关系。家里的父亲叔叔姑姑那一辈对祖业祖宅一直很忿忿不平。我劝他们,我们讲理也讲不过,耍流氓也耍不过,不如自己看开一点。好在我们小辈们虽没有人大富大贵,但也都能自食其力。我虽然没有运气当个“富四代”哈哈哈,但是应该遗传到了一点点经商头脑,找机会做过几次小打小闹的生意,每次都挣到了钱。自己终究没有祖辈的能力和勇气,还是选择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下次回国会去修缮过后的那一片历史文化街区看看,自己的家族故事何尝不是历史的缩影呢……

3 responses to “我为什么不想海归

  1. 喜欢受虐就海归吧。

  2.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 不想被社会主义的铁拳砸就别回去。

  3. 十年忽悠

    共产党的理论是:小洋楼是楼主的太爷爷剥削他人所获得的收益建造的,根本不属于楼主的太爷爷,所以应该没收。

    “剥削”这个词,是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解释的,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家出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来制造产品,工人创造出很多价值,但资本家只付了很少一部分作为工人的工资,其余的就是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但被资本家独吞了,所以资本家赚的钱不属于资本家。

    但是这个“剩余价值”理论是不会用在现在的国营企业上的,也不会用在民营企业上,总之就是不用了。等到哪天需要把民营企业家的财产收归国有时,可能会再次用到。

发言的人请给自己一个比较好辨识(也比较固定的)ID,凡是没名字的,我就删掉了。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